轉載自星島日報

嚴惠英講解泥土和植物之間的關係。 林家希攝
嚴惠英講解泥土和植物之間的關係。 林家希攝

認識環保真義,了解生命本質,社會或會改變。藝術教育工作者嚴惠英驚覺,不少港人未懂良善生活態度,日常行徑可能危害後代,故此與志同道合好友創立生活書院,近六年來通過展覽講解環保、生命教育和藝術,宣揚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樂趣:「永續美好環境,要從日常開始!」 記者:林家希

「你聞聞看,甚麼味道?」從生活書院總監嚴惠英(Eno)手中接過五顏六色的容器,發現竟帶有香蕉、牛奶、黑糖等氣味。她笑說,容器盛載了數以百計化學物質混合而成的香精,只需幾微克容量,便可模擬出不同食物的味道,即使一些號稱天然的食物,例如士多啤梨味蛋糕,可能也是由其他天然植物和礦物中抽取化學元素調和而成,製作食材沒有士多啤梨。眼前名為「食物研習室」的展館,記者和不少人參觀過後,內心同樣感覺震撼。

實踐日常 良善生活

懷着興奮心情,記者隨後參觀介紹泥土生命力、節氣運作、有機農夫故事和追蹤食物源頭知識的「田中研習室」,還有以感恩為題、引導思考與生命相關的人事物、學習觀功念恩的「感恩研習室」。Eno表示,讓訪客以新視野了解日常,從而改變和良善生活,正是生活書院成立的初衷。

擔任「生活老師」的想法,Eno透露源自就讀中四的美術課堂,當時老師以打破傳統的方式循循善誘,讓她學懂運用不同形式和視覺元素展現作品,開拓了其藝術視野,及至九六年於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,先後在香港藝術館和香港文化博物館任職,負責展覽和館藏,○○年獲得藝術發展局獎學金,遠赴英國修讀研究影像及視覺碩士課程,回港後參與多項與文化、創意相關的政策研究工作,○四年獲香港當代文化中心團隊邀請,加入即將創校的本港首間藝術高中──香港兆基創意書院,開始投身教育事業。

投身教育 創意書院開荒

創意書院○六年正式開幕,作為助理校長的Eno,與團隊統籌和策劃創意校本課程,為課程增添不同藝術創作元素,包括表演藝術和電影媒介錄像,以及空間、社區與土地議題等,當中內容與日常生活有緊密聯繫,歷年為本地創意產業培養不少人材,後來從朋友口中得知,大埔佛教大光中學因收生不足與另一中學合併,校舍從此空置,辦學團體大光園的法師希望延續其教育用途,讓她和多名志同道合的好友萌生創立生活書院的想法。

驚覺碩士生未曾煮飯洗碗

Eno透露,當時她與教育界為主的友人討論後,驚覺不少青年只懂追求學業,不曉得如何生活,「有些碩士學生竟然從未煮飯、洗碗」,更不清楚很多日常生活習慣,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,因此洽商在該校舍創辦教育活動中心,希望通過創作和藝術,展示人與大自然的關係,盼為日常生活創造良善,為社會帶來改變。

記者不禁提問:「現時的生活方式有甚麼不好嗎?」Eno回答,肆意追求物質生活和科技發展的好處,或會禍延後世:「塑膠污染、全球暖化、物種消失,後果無法承擔。今日我們享受舒適之際,有否想過會留給下一代怎樣的世界?」

生活書院一四年開辦後,除了通過互動展覽,推廣正規教育忽視的環境教育、生命教育及文化藝術,更舉辦了超過五百場相關議題的免費或低廉收費活動,例如農務體驗、社區市集及讀書會等,至今逾四萬人次參與其中,當中包括不少學生,近期也舉辦了第二期「第三齡義工隊1.5」,讓五十五歲或以上人士到農田考察及種植、烹煮「無添加」咖哩及特色素食,以及體驗「走塑」購物活動等,不少長者因而改變生活習慣。

面臨搬遷 另申空置校舍

創辦書院近六年,深受歡迎,無奈近期面臨搬遷,因為有辦學團體獲大光園同意,在該校舍創辦國際學校,因此逐步拆卸悉心建設的園圃和其他設施。Eno表示,現已向政府申請使用空置村校,「期望盡快另覓場地,再與大家暢談生活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