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書院總監求變盼美好環境永續
轉載自星島日報 嚴惠英關注環保議題,希望大眾良善生活,留給下一代更美好的世界。 林家希攝 嚴惠英講解泥土和植物之間的關係。 林家希攝 認識環保真義,了解生命本質,社會或會改變。藝術教育工作者嚴惠英驚覺,不少港人未懂良善生活態度,日常行徑可能危害後代,故此與志同道合好友創立生活書院,近六年來通過展覽講解環保、生命教育和藝術,宣揚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樂趣:「永續美好環境,要從日常開始!」 記者:林家希
轉載自星島日報 嚴惠英關注環保議題,希望大眾良善生活,留給下一代更美好的世界。 林家希攝 嚴惠英講解泥土和植物之間的關係。 林家希攝 認識環保真義,了解生命本質,社會或會改變。藝術教育工作者嚴惠英驚覺,不少港人未懂良善生活態度,日常行徑可能危害後代,故此與志同道合好友創立生活書院,近六年來通過展覽講解環保、生命教育和藝術,宣揚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樂趣:「永續美好環境,要從日常開始!」 記者:林家希
轉載自Only Live Once 「退」這個字,人們都不喜歡。 在學習中退步,即是發展有阻礙;在戰爭中撤退,等同承認勢孤不敵;從俗世中隱退固然瀟灑,也不免有點落荒而逃的意味。 偏偏有人每年盛夏辦一個退修營,告訴年輕人,其實退步是為向前。
轉載自好集慣 肉麻,在大埔生活書院常常冷不防地出現——推廣生命教育的他們,在每次開會前、活動後,都會說感恩大家的話,稱之為OMAK(Observe Merit and Appreciate Kindness 觀功念恩),即觀察別人的好,並感謝對方。「但講的人通常不覺得肉麻。」生活書院成員Hazel說完不禁大笑。
食這字,上面呈人字,下面側是良心、良好的良;所以有人覺得,「食」這事本身就該對人有益、對環境善良;食物生產的人也要具備良心——然而,在講求色香味與性價比的速食之都,再良善的飲食主張都被洶湧澎湃的消費資訊淹沒與消音。 但是還有一群人,深信食物的選擇對自身健康、社會和大自然極為重要。於是他們聚集起來,分享良食心得:生活書院的朋友定期舉辦市集與食農教育活動;有機蘋果片生產者Carol努力研發新產品,要為大家提供多一項良食選擇;也有小學家長與學生們在校園天台實踐有機耕作,堅持每年通過有機驗證測試。雖然各施各法,取向不同,但他們臉上的笑容與捧在手上的食物,卻一樣在閃閃發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