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:為甚麼你會參加行者班?你本身是做甚麼工作的?
A:第一次參加行者班,想認識一班同樣對自己內心好奇、想探索多些的人,覺得行者班匯聚了一班同樣想自我探索的人,希望會有很有趣的對話。我本身做駐校的青年工作,工作性質上也要跟同學做自我探索的對話,加上我對人的工作經驗比較少,希望這個活動給我一些靈感,在工作上可以運用到對話和活動的方式。
Q:行者班十堂之中,你最享受或深刻的是甚麼?
A:最深刻是最後一堂,要寫一張 OMAK 卡,和總結自己的成長。好少有時間讓自己停頓一下,覺得自己在行者班和在工作上的成長有重疊的地方,讓我發現想讓自己繼續成長和探索、想進步的方向,或我想成為怎樣的人。
Q:你有甚麼成長呢?
A:在行者班中的成長有兩點,第一是行者班強調對話的創造性,這個訊息有潛移默化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上,我和工作上的同伴分享多了 insecurity,或本身獨自面對的問題上,是這個班給我的少少的意識上的影響。當我講到這些問題出來時,同伴給了我很好的回應,亦解決了一些卡著的部份。
成長方面我覺得多了感恩、感謝。上星期那堂開始,我嘗試每日寫 OMAK 日記,把值得感恩的人事物記下來,練習能幫我覺察到平日難覺察的東西,感恩人,也發現一個人小小的舉動能為身邊的人帶來甚麼影響,也能將這些力量帶給之後遇到的人,開始概念化了自己生活。
Q:可以講講其中一個你寫下的例子嗎?
A:昨天正值聖誕聯歡會,跟同學創造了很多愉快的時光,我寫下了一件事,是有同學很主動來找我影相。我的工作要跟同學建立信任關係,一個友師的關係,而同學來找我影相的舉動,讓我過去幾個月的努力有得到回應,同學當我是一位朋友,證明我的工作有一些進展。第二是當我寫下 OMAK 時,我發現這個找我影相的簡單舉動,表達了一種他對我的信任和關切,也給了我力量,也讓我覺得我在這個環境是被接納的、被歡迎的。當我意識到這個簡單的舉動能讓人得到力量時,我在生活中也會重覆這些行為,我也可以對同學們用差不多的形式、好奇心和探知去關切他們。
Q:這種改變,算不算是對生活、對心的觀察多了敏感度?不論是對自己、還是對同學。我自己參加行者班時,都會發現原來自己以前對心很陌生。
A:我覺得行者班是有給我這種養份的,我自己看心一開始都覺得是一樣很虛的東西,我很喜歡一個比喻,有一條片講文學的品味,品味不在乎你懂不懂得選好的作品,而是你對作品 ( 閱讀 ) 的精細度有多細,你的品味就有多好。品味差的人,只能給予一個概略的好與壞,但如你有品味,你會知道為甚麼這個作者會用這個字,改了這個字的話,對整篇文章有甚麼影響。我覺得行者班就是對這種精細度的訓練。⋯ 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