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書院團隊堅持關心人的身心狀況,亦關切社區信任、氣候變化、生態破壞等議題。並持續溯源對應當前個人、社會和環境面對的問題,不斷探問個人與自己、他人和世界失去連結的原因。 我們透由「共學」模式開展不同的教育和社區項目計劃、社群活動,讓參與者學習整全世界觀及連結性關懷,相互啟發建構個人潛能、性格特質、能力和態度等豐富內在資源,藉此培養覺察能力、發掘生活中的幸福感、提升面對挑戰的韌力等,讓到來的每一位為生命和世界作出更良善和可持續的選擇,並將改變的力量推而廣之。
年輕時身手敏捷,近年性情變得温馴,學習與其他生命好好相處。有時黏人,有時獨行,喜歡喝有藻味的水,喜歡曬太陽,會爬樹。叮叮擅於觀察人的情緒,是温柔而敏感的治療師。
大龜又名龜龜,豹紋陸龜,男仔,2014年加入生活書院,約20歲。性格開朗,喜歡走入人群,踩在人類的腳上,最愛吃甘筍和到手香,曾計劃獨自出走流浪,路上偶遇youtuber成小明星。是叮叮不敢觸碰的生物之一。
細龜又名星星,星龜,女仔,2019年加入生活書院,約16歲。性格內向,喜歡暗角,來到書院後學習適應熱鬧環境、跟大小朋友相處,是叮叮不敢觸碰的生物之二。
名字來自「苦惡、苦惡」的叫聲,是香港最常見的秧雞。書院門外的草叢,是苦惡鳥穿梭往來之地。若那天偶遇苦惡鳥在眼前急步掠過,或跑到蕉樹吃蕉,或藏身在書院草地,總覺得那是幸運的一天。
赤腹松鼠上下顎長了一對不停生長的門牙,為免門牙長得太長,會整天咬食堅硬的果實,所以牠們最喜歡的書院位置就是大樹菠蘿了!赤腹松鼠常在樹上優哉游哉開大餐,果核掉到一地都是,吃飽飽就循電線桿跑回家。
庭園的大樹菠蘿是「糯米」種,果肉呈米黃色,肉質比「粘米」種軟身,每年一造收成多達百多個。像爺爺一樣,從佛教見修幼稚園年代開始,六十多年來護蔭樹下的動物和人,見證著一代代空間使用者的變遷。
書院的農田種了一棵大大的香草——茵陳蒿,為多年生亞灌木或草本,每年春季由老莖再發新芽,故有「茵陳」之名,像一棵小松樹。斑蝶類如藍點紫斑蝶,最喜歡在茵陳蒿之間吸食花蜜、飛舞和孕育下一代。
書院的一片小竹林,住了獨居蜂——竹木蜂。雌性的綠翅木蜂用咬開竹管,在洞裡產卵後把巢封起來保護幼蟲,媽媽就功成身退。寶寶破卵而出後就靠媽媽儲存的食物成長,在巢內成蛹,變為成蟲後才離開巢穴。
2021年搬生清山塾後,書院同事持續進行生態調查,紀錄超過400種動物生態,開啟了書院的生態學習旅程,而豐富多樣的植物為動物和昆蟲提供舒適的棲息地,共享這個空間。